一大早,在普光氣田大灣M503集氣站,大灣采氣區技術組組長吳明畏和幾名同事便開始對輸氣管道進行緩蝕劑涂膜作業。
“原來對膜層效果不能準確測定評價,不知道啥時候會失效,就按照平均30天涂一次的周期進行。現在有了新技術,周期延長至45天,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輸氣量?!眳敲魑犯吲d地說。
吳明畏所說的新技術,是由中原石油工程設計公司立項研究的“高含硫天然氣集輸系統緩蝕劑時效性評價技術”中的一部分。該技術于2012年立項,其研究成果自去年在大灣區塊推廣應用以來,增收節支總額達2200余萬元。
近日,經專家鑒定,該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酸氣管道需要腐蝕防護
普光氣田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酸性氣田,具有氣藏溫度高、壓力大、硫化氫及二氧化碳含量高、氣藏埋藏深等特點。
普光氣田氣井分布零散,輸送天然氣靠的是地面集輸系統。該氣田共有23個集氣站,各集氣站之間的距離由1千米至幾千米不等。井口高含硫天然氣先進入各集氣站,經處理后再通過集氣支線進入集氣干線,最后統一輸送到集氣總站,在集氣總站經過脫水再送至凈化廠進行凈化。
井口天然氣要想到達凈化廠,必須通過漫長的管道。而這些含水、飽和水蒸氣、二氧化碳和硫化氫的酸性氣體在管道流動過程中,會對鋼質管道造成嚴重腐蝕,這就需要對管道進行防護,特別是需要緩蝕劑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