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南門村村道上,細心的人會發現每家每戶均有一個小型可移動垃圾箱,村民們的垃圾都會扔進垃圾箱。在南門村,全村共有1580個可移動垃圾箱,“垃圾遍地扔”的現象已成為歷史。
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是農村村容村貌提升面臨的兩個“老大難”問題。在幸福村居的建設過程中,斗門以“六大工程”建設為抓手,全力推動農村環境提升,在農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方面加大投入,“美麗鄉村”已具雛形。
在此前基礎上,斗門于日前再出創新舉措,出臺《斗門區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考評暫行辦法》,區考評組每月對各鎮例行月度考評,對每月考評排名第一的鎮獎勵25萬元,以獎勵優秀取代過去統一補償的傳統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對農村的污水處理也將實現在線監控。
路網升級
投4000萬改建25條鄉村道路
兩個月后,15公里長的黃楊大道將進行修復;5條低標準縣道升級改造工程爭取年內動工;25條鄉村道路力爭年底前完工……從省道到鄉村道路,斗門區內的交通路網將全方位升級,農村的出行條件將迎來明顯改善。
解決農村出行難問題是幸福村居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斗門區交通運輸局局長蔡基生介紹,斗門全區將有25條鄉村道路實施改建,總長約24公里,項目總投資約4000萬元。其中上欄至大泵、東安至大泵、上洲村至永業圍以及虎山環村路、東灣至光明段等5條道路改建已經完成,其余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力爭年底前全面完成。
此外,斗門將對道路兩邊的綠化提升改造,整合資源、合理規劃,采用線、形、色的設計模式改善道路兩旁的綠化水平。目前,斗門區鄉村道路景觀提升工程項目為5個地段的鄉村道路景觀提升,即4條鄉村道路及沿河大堤,分別為御溫泉至小赤坎鄉村道路、舊五山鄉村道路、珠海大道燈籠路口至白蕉鎮府鄉村道路、白石村至南澳村鄉村道路和黃楊河兩側河堤,總長約52公里。
環保垃圾屋亮相
臟臭問題不再有
近日,有市民在斗門井岸城區發現,小區的露天垃圾池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外形漂亮的“紅磚”小屋子,這正是斗門大力推行的環保垃圾屋。
據記者觀察,環保垃圾屋基本是紅磚外立面、不銹鋼扶手欄桿,垃圾屋里面接通了電源、水源,配有照明燈、換氣扇、紫外線消毒燈、滅蚊燈等多功能器具,在周圍基本聞不到平常的垃圾臭味,有效解決了過去露天垃圾池蚊蠅滋生、臟亂惡臭的問題。
據斗門區市政園林管理所介紹,斗門計劃在井岸城區、城東片區、白藤片區安裝第一批75個環保垃圾屋,已全部完成選址工作,目前有20個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對城區環境的改變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