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友曝光了大沙河沿岸多處地段被開挖無人施工,懷疑工程爛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市水務局隨即作出回應稱,大沙河整治工程因施工線路比較長,加上工程接近尾聲,才會引發市民誤解。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雖然目前大沙河水質經過治理有所改造,但污水收集之后無去處,最后不得不流入深圳灣,要想徹底解決或還要再等2個月。
近日,記者來到大沙河中下游整治項目部,工作人員進一步向記者介紹了大沙河整治情況。大沙河源頭為長嶺陂水庫和西麗水庫,最后在深圳灣入海,全長約14公里,途經西麗、桃園等四個街道辦。在大沙河整治之前,沿途有60多個排污口,污水來源比較復雜,主要是生活污水,每日排污約4萬立方米。
從2008年開始整治之后,市水務局陸續在排污口建設箱涵,將沿岸污水收集起來,再進入污水廠統一處理,然后排入大海。可是南山污水廠已經是超負荷運轉,福田處理廠又在興建。當時對大沙河口應急污水處理工程這一項目進行了反復研討、論證,畢竟這一方案是臨時性的,對于要不要建造這樣一個工程存在一定爭議。
因此,大沙河整治過程中先行做了其他項目,直至最近該工程才進入到招標過程。大沙河經過整治之后,水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只是對污水進行了截取,在應急污水工程未完成之前,只能暫時將污水收集排入深圳灣。
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均聚焦深圳灣污染,本報和多家媒體也介入進來,對深圳灣治污持續予以關注。據了解,目前深圳灣共有47個排水口,其中有16個排水口存在排污的現象。日排污量最大來自大沙河西片區和大沙河東片區,這兩個片區每日加起來的排放量達到4.5萬噸。
大沙河整治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沙河最近幾年污水并無增量,維持在每日3至5萬立方米,深圳灣污染確實有一部分來自大沙河。10月份應急污水處理項目就會啟用,屆時能有效減少污水直排深圳灣的情況。應急污水處理項目會維持一段時間,待該廠運轉之后,再將大沙河截留污水轉入污水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