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子商品層出不窮,但是如此同時電子工業產生的工業廢水也越來越多。電子工業(如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顯像管等),大量使用各種級別的純水、高純水清洗半成品和成品。微電子工業(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顯像管、電子檢測、計算機主機板等)的產品質量、合格率、可靠性與純水或高純水的水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半導體工業的迅猛發展,對純水的水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水處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那種將電阻率做為唯一衡量水質純度的做法,經實踐檢驗已經遠遠不夠,對水中陰離子含量、陽離子含量、顆粒數、有機物、細菌等逐步有了定量的指標和限制。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微粒、細菌、二氧化硅、鈉和總有機碳這五項指標的確定,才確保了集成電路的質量。進入80年代,由于集成度的再提高,對純水水質要求尤其是微粒、細菌更加嚴格,在水處理基礎上又增加了溶解氧的限制指標,因為溶解氧的濃度過高,在硅片清洗過程中,氧氣放出,不但會產生泡沫使晶片表面無法完全清洗,而且熱超純水中的溶解氧還會腐蝕集成電路晶片。
20世紀90年代,集成電路已經發展到兆位級的亞微米技術,晶片的加工、清洗對純水的水質要求就更加嚴格。為了保證生產需要,各大純水處理公司均有自己一套流程系統,以適應不同集成度生產的需求,雖不盡完全相同,但基本都利用了反滲透、離子交換、超濾和其他膜分離技術,形成了一系列相應的標準流程。我國微電子工業發展比較緩慢,超純水制備技術也比世界發達國家落后很多,在已建成的集成電路生產廠中所有純水制備均采用國外引進設備。
|